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无敌椰子 科技发展 2024-08-28 519 0

  来源:财经

  近年来,针对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和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来源丨软科

  8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文件提到,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去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在“深化教师综合管理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方面,文件提到:推动扩大博士后培养规模,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而此前,2021年和2022年,“将博士后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曾多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但对比文件表述可以发现,博士后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已变成了“教师的重要来源”。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扩招博士后,筑师资“预备军”

  我国自博士后制度实行以来,已走过39年岁月,从无到有,博士后人数年年攀升,截至2023年6月,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约34万人。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博士后作为高校青年科研队伍中活跃的生力军,对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针对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和发展,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我国对于博士后资助亦是不遗余力。截至2023年6月中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资助了2500名博士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累计投入了83亿元,资助了近12万博士后。

  各地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相关政策以引进博士后,为地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厚植人才优势。2022年6月,安徽省人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博士后工作的通知》,每年选拔推荐5-10位博士后,按照每人每年30万元标准给予资助;2023年9月,江西省人社厅发布《江西省博士后九条》,对进站的全职理工科博士后一次性给予日常经费资助每人20万元、其他全职博士后每人16万元;2024年6月,湖北省人社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措施》,设立博士后尖端人才引进项目,每年引进10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优秀博士,每人资助40万元,并将高校博士后引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纳入省属高校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在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下,博士后群体在基础前沿领域攻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了“硬核”力量。据统计,在两院院士中,有至少150位院士在国内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当选院士时的平均年龄比其他院士年轻3岁;截至2019年,博士后作为主要参加人,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4.2万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539项;87位在站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制度与待遇,亟待完善

  实际上,师资博士后在我国由来已久。

  这是一项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制度,它诞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扩招推动中国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国行列,但师资不足这一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高校开始大力补充高学历青年教师,这也间接掀起了博士扩招的浪潮。

  在选聘青年教师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将博士后制度与教师招聘相结合,即高校新聘教师必须作为师资博士后进校,根据出站考核结果决定能否转为正式教师。高校依托师资博士后制度建立人才流转机制,通过2至3年的考察期淘汰不合格教员,将真正适合进入高校师资队伍的人员筛选出来。

  2005年4月,《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浙大发人[2005]15号)》文件实施,浙江大学成为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师资博士后政策的高校。随后,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也相继实施了师资博士后制度。目前,师资博士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博士后职位类型。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师资博士后概念界定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师资博士后的招收、管理和身份待遇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现有的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和规定均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所以,目前师资博士后政策还存在稳定性不足、培养模式多样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曾在两会上提出,应建立国家层面的师资博士后制度,修订《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将师资博士后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畴。他分别从设立师资博士后基金、建立共同投入机制、简化师资博士后入职程序、完善师资博士后保障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高校教师,正在“博士后化”

  同时,由于身份特殊,导致境遇尴尬。师资博士后没有编制,薪酬福利和科研资源也就没有保障。“高薪”就要求“高产”,所以博士后面临的考核也极其严苛,出站后想要留校并不容易。博士后们,在青春年华里为单位贡献了“科研GDP”后,有人成功“转正”皆大欢喜,有人黯然离去转投他路。国企、民企、党政机关、中学等“非学术职业”成为了一部分博士后出站或退站后无奈的选择。

  《自然》(Nature)杂志2023年的一篇文章显示,博士后仍然是学术界的苦力劳动者。65%的博士后希望留在学术界,但却只有20%的人能拿到长期职位;一般2-3年的博士后生涯,更有人换了几站做了8年,到35岁依然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博士后变成了“博士候”。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尚有12万余人因各种原因未出站。

  完善师资博士后制度,创新博士后支持机制,为博士后队伍构建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保障博士后的权益,才能更好地引才育才聚才。

  师资博士后作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不仅可以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还能有效激发师资队伍的发展活力,是高校的新鲜血液。

  师资博士后制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能进不能出”的窘境,延长了高校对未来师资的考察期,降低了人才引进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人才流动。但在发展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不稳定性,加强师资博士后政策权威性、规范师资博士后考评体系、完善师资博士后日常管理.....为师资博士后提供一个稳定的“后台”保障,或许可以更好地吸引这些高水平人才积极融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去。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981260755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